热点资讯
金融改革走向何处?回顾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
发布日期:2023-08-12 13:43 点击次数:200
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,自1997年以来每5年召开一次,重点研判当时的金融环境和形势,定调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和政策走向。当前市场对金融领域监管的变化趋势也较为关注,本文聚焦于此,回顾历史上的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。 1、从金融领域的监管调整说起 2023年3月,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调整,将“一委一行两会”调整为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领导下的“一行一局一会”,主要有以下五点变化: (1)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;(2)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;(3)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;(4)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;(5)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。 2、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虽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,历次会议的主要目标和政策重心有所差异,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、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架构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议题始终是历届会议关注的重点,且变化当中也体现出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循序渐进: (1)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(1997/11)重在“规范”,加快国有行改革: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高的问题;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,完善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体制;强调分业监管,成立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,央行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。 (2)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(2002/2)继续巩固,“一行三会”格局形成:推动国有银行股改上市,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,交通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先后完成上市;在前一次会议设立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基础上,此次会议成立银监会,“一行三会”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。 (3)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(2007/1)继续对第二次会议相关改革措施“查漏补缺”,更注重“金融资源的均衡化”: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,农业银行成功上市,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;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,加强监管协调配合。 (4)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(2012/1)的关注重点较第三次会议有所扩展和转变,改革步伐加快:一方面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,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,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;另一方面,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,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,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。 (5)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(2017/7)金融改革全面深化,金融业进入“稳发展、强监管、防风险”的新阶段: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、防控金融风险、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;强调回归本源、优化结构、强化监管、市场导向四大原则;并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、银保监会,形成了“一委一行两会+地方监管局”的监管格局。 当前而言,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。一方面,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宗旨,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;另一方面,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,是维护金融稳定大局的基础。处理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,仍将是推动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。 1、政策不确定性: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超预期变化; 2、基本面变化超预期:疫情发展、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变化; 3、海外地缘政治冲突: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发展态势存在不确定性,或将加剧金融市场动荡。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:《利率专题:历史上的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》 对外发布时间:2023年06月13日 报告撰写:谭逸鸣S0100522030001;郎赫男S0100122090052